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2015工作座谈会1月25日在北京中石化会议中心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魏有主持。

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茶产业委员会主任吕明宜在座谈会开始致辞,感谢各位领导及会员对茶产业委员会工作的支持,同时祝贺了前一天增补为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的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爱发、福建省武夷山茶叶局局长陈泽财、福建保利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阳三位茶产业委员会代表。

然后,魏有秘书长向各位会员汇报了茶产业委员会成立半年来的工作情况及2015年工作计划,通报了即将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的进展情况。
针对茶产业委员会及茶产业的发展,各位专家及代表积极的建言献策。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处长刘年艳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茶产业委员会要办成会员自己的协会,协会为会员多做有意义的事情,会员也为协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茶叶发展一定要有全局化、产业化的观念,要转变思想、把茶叶当成商品而非文化产品来发展”刘年艳处长谈了他对茶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茶业发展必须要创新,引进新的业态、新的产品、新的科技成果、新的理念,推出新的人才,培养一批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加快新型茶叶产品开发,加快茶叶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不要拘泥于茶叶的品相、味道,在深加工上探寻更多的可能性。”
“ 中国茶博大精深,可是为什么在国际上提起中国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呢?为什么不过学了个皮毛的外国人,占据了大部分的国际茶叶市场?”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国都,一抛出这个问题就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祁门红茶被成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但我觉得这个是伪命题,为什么?祁门红茶非常好,但是他的年产量多少了?3000吨,印度红茶却有一百多万吨,这个产量的巨大差异,两者根本没法并列。我认为,在中国茶叶应该分两种,品茶和茶品。品茶这种跟茶文化紧密结合东西还是小众的,而真正大众的是茶品,国外用标准化的方式去做茶品,将茶叶品牌化,这种形式我们也应该一步步地学习和尝试。”
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爱发指出文化对于茶产业的拉动作用也不能轻视,介绍了去年各地在万里茶道宣传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表示很看好茶产业委员会的前景,茶产业委员会要做好引导、多为会员提供支持。大家共同推动中国茶叶更好地走向世界。
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陈泽财在座谈会提出,希望茶产业委员会能推动六大茶类标准的制定;帮助会员做好茶园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多为会员提供一些品牌营销方面的指导;建议茶博会能为所有的参展企业的产品做一个标准的检测,建立一个相互交流评比的平台等。
推动在国家层面设立饮茶日、开拓女性消费者,福建省水仙茶品牌战略联盟主席,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杨廷生的一些观点,使得现场听众频频点头。
福建保力通投资有限公司陈力阳总经理则介绍了他们在茶园定制这一新形式上尝试情况。同时希望茶产业委员会能提供更多的产业信息、农业主管部门的政策解析、品牌推广和渠道的支持。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处长赵玉田、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立方、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处长徐登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彭勇、国茶商城董事长田婧、陆羽国际集团董事长陈勇军等领导、专家、会员代表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最后,魏有秘书长对2015工作座谈会做了总结,感谢各位领导、会员、企业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参加此次工作会议。对于各位领导及代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将认真落实、认真分析,把茶产业委员会办成会员自己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