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6日,2016功能农产品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嘉宾楼召开。我国富硒地区代表和专家学者,就富硒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中国是缺硒大国,近年来在硒资源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很多企业开发富硒农副产品,良好的带动地域经济。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程水源
发展喜人但问题并存
恩施是我国富硒地区,当地政府企业长期致力于富硒产品开发,富硒产业已经成为恩施州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主要产业,对当地经济带动非常大。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程水源介绍到,“近年来,恩施抓住机遇,将硒产业作为脱贫产业,强抓机遇,将硒产业列为第七大健康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整体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全州富硒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硒产业达到330亿,预计今年超过380亿。”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局局长张祖清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局局长张祖清也表示,科技研发工作是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施州目前共有富硒茶叶,富硒蔬菜,富硒中药材,富硒养生旅游等共有十大富硒产业板块,多项产品获得国家区域共同品牌称号。
湖南是我国硒工作开展较早的地区,从中国农科院2005年启动定量补硒刻不容缓会议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湖南省富硒生物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杨俊在总结发展状况的同时,根据现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消费者认知硒营养作用滞后,科技支撑有待加强。其次是省级关注度低,宏观统筹不足。行业内缺乏监督管理违规现象频现。企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推广宣传不足。
加强规范化避免产品差异大
针对杨俊提出的问题,与会的不少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谭见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谭见安提到,“富硒产品现在参差不齐,没有规范化。我觉得应根据大众需要,做分级产品,科学补硒。也要区分天然富硒产品和人工强化的富硒产品。加强人工强化的富硒产品工艺标准化,保证质量。除此之外,应组织全国富硒产品基础研究和技术科技学习班,或基本操作训练班,提高各地水平。

恩施州硒研究院院长向极钎
恩施州硒研究院院长向极钎则指出硒产业需要围绕着标准化,功能化和科学化加强联动,“现在很多富硒地区在基地建设、功能研究方向都存在差异。产业之间要相互包容、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才有可能健康成长。食品、化学、生物、药学等科研机构也有义务共同承担硒研究工作。”
湖北省硒产业协会会长储震提出,要整合政府、科研单位、协会、企业的力量,做社群营销、科普、科学宣传,以点带面,逐渐确立和扩大消费人群。
加强融合争做产业新“硒”望
在谈到未来发展规划时,张祖清也表示,“恩施州提出硒+X战略,把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农业,加工业,养生旅游全部以硒元素为核心,整合产业模式。同时提出了硒产业八条路径,规模经营之路、多元精品之路、高附加值之路、高科技之路、捆绑复合之路、联合发展之路、招商外引之路和标准化之路。在远景规划中,在2025年硒产业要达到1500亿的总产值。”

湖南省富硒生物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杨俊
杨俊表示湖南地区要加强各级地方的富硒引导,成立专门一个机构,做好硒产业发展。根据1223富硒工程,争取基础规模达到一百万个基地,20亿产值,200个村参与,3百万人受益。把有条件、积极性高、基础好的县市作为首批批重点来推。
谭见安,向极钎则代表科研人员表示,在未来要继续深度研究硒科技,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组织交流会,促进各部门交流,推进产品的提高和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