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硒含量与许多区域性疾病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补充硒元素可有效提高粮食作物籽实、蔬菜、果品中的硒含量,且硒元素在其中表现为植物活性硒,以有机硒的形态存在,这种硒对生命健康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临猗县果树前沿技术研究所高级园艺师陈艳霞等于《山西农业科学》2022年第10期上发表《根外补硒对贫硒地区葡萄品质指标的影响》一文,证明叶面喷施与葡萄蘸穗补充硒同等有效,最有效的根外补硒时段在葡萄成熟采收之前 60d 内,同样的补硒浓度与量,越接近成熟期,在葡萄果实中的积累浓度越高,这点属首次提出,结论由回归方程支持,本研究中回归方程F失拟<F0.05,失拟不显著 ,而F回归 >F0.01,结论是可靠的。
研究证明,随着功能型农业的飞速发展,在缺硒土壤条件下实现富硒水果生产,将会极大地促进果品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健康产品。目前,生产过程中补充硒元素常用方法有土壤补给和地上补给2种方法,在土壤中施加亚硒酸钠等含硒肥料可提高作物品质和含硒量,但肥料易被土壤吸附,降低其吸收转化率;地上补给多以叶面喷施为主,目前的研究报道大多证明了这一手段的有效性,但在生产中如何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投入产出比,定量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选用富硒专用营养液,用不同的补硒方法对阳光玫瑰葡萄的硒响应进行试验研究,以期为富硒葡萄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试验田位于山西省临猗县,属于土壤硒缺乏地区,没有硒补充情况下葡萄果实硒含量<2 μg/kg。试验对象选用简易大棚栽培,第 3 年挂果的阳光玫瑰葡萄,大棚 9m×90m,株行距2.0 m×3.5m,飞鸟架模式常规管理,坐果枝15~20 cm 间距。选用市售产品生物有机硒富硒(种植)专用营养液 200mL液体瓶装(硒质量浓度≥5000 mg/L),作为硒源产品。
试验方法: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特定的试验点可以形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但其预测值方差强烈地依赖试验点在因子空间的位置,考虑到分布在同一球面上的试验组合的预测值具有相同的方差(即所谓的“旋转性”),因此,通过控制这些特定增加的试验点与试验中心点距离相等,并在因子编码空间内控制其距离中心点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牺牲部分正交性,获得所谓的“通用性”与“旋转性”,使得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预测值具有基本相同的方差,从而满足生产实用需求,由此形成组合方案,通过建立回归方程,进行试验因子的筛选及优化,了解因子与预测值的关系。
结论与讨论
通过叶面喷施向葡萄补充硒是生产中常用的操作方法,有研究指出,亚硒酸钠在红芭拉蒂、夏黑和户太8号3个鲜食葡萄品种上各个生育期的叶面喷施均可显著增加葡萄硒含量;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后葡萄果实含硒浓度在整个生育期无明显变化;使用叶喷和土施氨基酸硒使巨峰葡萄果实硒含量增加,葡萄果实含硒量与补充硒的浓度成正比,不受葡萄品种、硒源品种影响。在这方面,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的独特之处有:一是结合阳光玫瑰葡萄的田间管理手段,选用了葡萄蘸穗的硒补充方法;二是选用市售富硒专用营养液,这是高经济价值的阳光玫瑰等果品使用的高端新产品,吸收利用效率可能与传统的亚硒酸钠等硒源产品有所差别;三是采用了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通过回归方程表达了叶面喷施、蘸穗、补硒时间与葡萄果实含硒量的函数关系,这些在目前未见到相关研究报道。
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与葡萄蘸穗补充硒同等有效,最有效的根外补硒时段在葡萄成熟采收之前 60 d 内,同样的补硒浓度与量,越接近成熟期,在葡萄果实中的积累浓度越高,这点可能属首次提出,结论由回归方程支持,本研究中回归方程F失拟<F0.05,失 拟 不显著,而F回归 >F0.01,结 论是可靠的。这一结论与其他研究结果稍有差异,可能是受硒源产品差异所致,目前市场上新兴的生物有机硒硒源产品,其产品推荐叶面喷施在接近果品成熟期前实施效果较好,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应用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量化设计贫硒土壤条件下的富硒葡萄生产管理方案提供参考,采用不同的浓度、方法、时段和补充次数组合,可以大致预测葡萄果实能够达到的含硒量。从成本投入角度考虑,2 种硒补充方法各有利弊,蘸穗对硒产品消耗较小,但会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成本,也会受到葡萄套袋的制约,叶面喷施相比蘸穗方便粗放,操作容易,但需要较多的硒源产品消耗,生产中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参考文献:陈艳霞,杨闰珠.根外补硒对贫硒地区葡萄品质指标的影响 [J].山西农业科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