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硒博会展商丨来自冀中平原的自然富硒宝地——河北藁城

藁城,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冀中平原地区,太行山东麓,滹沱河畔。2020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14.9亿元,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
藁城农业发展全国领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元帅县”称号,是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曾12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农产品特色鲜明,“藁城藁优麦”“藁城宫面”“藁城宫米”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藁城古称肥累、高城,因水草丰美而得名。仰韶文化时期,先人就在此居住生活,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台西商代遗址出土文物中拥有铁器、酒曲等七项世界第一;藁城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先后登上奥运会、世博会等世界级舞台;藁城宫面条细心空、细腻柔润,清代连年进贡朝廷;耿村故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耿村被誉为“中国故事第一村”。

(藁城耿村故事)
天然富硒资源助力富硒产业
藁城是首届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之一,拥有一条面积为22.3万亩的天然富硒水土资源带,该区域生产的农产品天然富硒。丰富的硒资源助推了硒产业快速发展,藁城先后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发了富硒宫面、富硒小米、富硒豆粉等富硒系列产品。并依托休闲农业和文旅、温泉资源,打造富硒·休闲·康养旅游路线,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

(藁城富硒资源分布)
藁城区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发展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协会由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文旅等50余家成员单位组成,依托藁城良好农业发展基础和天然富硒水土资源双优势,以“开发富硒资源,带动农民致富,造福社会大众”为使命,积极发挥协会纽带作用,开展区域资源整合,为会员单位提供种植技术,加工销售,品牌建设,商贸物流等多项服务,努力做大做强藁城富硒产业品牌,实现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并且,藁城区政府积极推动富硒农业发展,联合相关单位,制定了藁城富硒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力地促进了硒产业健康发展。

在藁城这篇富饶的富硒土地上,富硒农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不仅创立了诸多享誉全国的富硒农产品品牌,藁城区还结合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打造了集富硒、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旅游路线,多产业结合,发挥当地资源人文优势,将藁城形象提升一个新的层次。
藁城富硒产品一览
富硒强筋麦
藁城是中国强筋麦发源地,是国内强筋小麦最佳适生区、河北硬质麦之乡。藁城农业科学研究所强筋麦育种水平全国领先,曾获得河北省突出贡献奖等无数次荣誉。2020年5月份原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视察农科所时称赞“所小贡献大”。培育了9个强筋麦品种,其中“藁优8901”是我国第一个替代进口强筋麦的品种,在我国强筋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藁优”系列品种在冀鲁豫陕累计推广面积1亿亩以上。“藁城藁优麦”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带动了全区强筋麦商贸流通、面粉加工及深加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年贸易量210万吨,强筋麦产业年产值115亿元。
富硒宫面
藁城宫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宫面又称藕作,条细心空,细腻柔润,久煮不烂。它是以本地富硒强筋小麦精粉、精油、精盐、面,手工制鸡蛋为主要原料,经20余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宫面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历时1300余年源远流长,形成了藁城独有的特色文化。清代曾连年进贡朝廷,被列为宫廷御膳佳品,遂称之为宫面。《藁城县志》曾有这样的记载:“吾邑之挂面,系土人所艺,味极适口,相传数百载,曾进贡清皇室,故名产也。”
富硒小米

藁城拥有全国最大小米产业加工集群,年加工销售小米21万吨以上,占全国小米市场的60%,交易额30亿左右。“藁城宫米”自然晾晒古法石碾加工,保留了营养精华,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列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富硒大豆及杂粮
藁城大豆常年种植面积面积25万亩,依托河北省著名大豆专家张孟臣研究员科研团队为技术支撑,大力推广富硒标准化技术,大豆生产实现了绿色高质高效发展,2019年创造了我国万亩规模大豆亩产281.1公斤记录。
富硒果蔬及禽蛋

藁城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果蔬禽蛋生产基地,形成了大棚瓜菜、中大棚甜椒、温室番茄、精品特菜、地膜葱蒜、露地及中小棚菜、大棚黄瓜、食用菌马铃薯八大蔬菜生产基地,建有优质苹果、梨、桃大宗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及葡萄、樱桃、草莓等特色果品生产中心。
藁城硒养之旅
温泉康养
国御温泉度假小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是集温泉沐浴、养生保健、膳宿会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温泉度假区。景区环境优美,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缀以汉唐建筑风韵。灰瓦白墙,草木氤氲,如一幅水墨画卷在不经意间平铺于眼前。

休闲农业
藁城依托传统休闲采摘优势产业,努力构建农业+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特色农庄、农业公园、特色小镇等多种形式遍地开花,夏纳凉”、“秋采摘”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休闲农业产业不断向着休闲体验、健身养生、商务度假等功能多样化发展。

耿村民间故事、宫灯、宫酒
“耿村民间故事”是流传于河北省耿村的民间文学,耿村被誉为“中国民间故事第一村”,明朝民间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说法。耿村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耿村民间故事是藁城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耿村故事包容万象,被整理成了《耿村民间故事集》《耿村民间文化大观》《耿村一千零一夜》《耿村民间故事精选》等20多部书籍。

藁城宫灯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年历史。清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路过藁城,看见老百姓门前挂的红灯笼,特别喜气,随即让手下带回宫中悬挂,故得名“宫灯”。2008年藁城宫灯成为奥运特许商品,2010年藁城区纸雕宫灯被指定为上海世博会专用礼品。
藁城宫酒的制作采用的是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以高粱、大米、糯米等为原材料进行酿造。宫酒酿酒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400年前的商朝时期。1973年,出土于藁城台西的商代遗址的残骸被我国专家证明是中国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酿酒实物材料。
2021第二届北京国际富硒农产品暨功能食品博览会(简称“北京硒博会”)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北京京港环球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将于2021年10月22日-24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1、3号馆)举行。
第二届北京硒博会——2021“味道硒乡”·中国好味在硒乡 全民赏味季系列活动已全面开启,可点击查看报名。
首届北京硒博会于2020年11月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圆满召开。展览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标准展位200多个,来自高平、海伦、安康、恩施、贵港、桃源、晋中、诏安、吴忠、中卫、连城、开阳、澄迈等二十多个主要产区的200多家企业参展。展出了数千余种涉硒展品,吸引了20000多名大众和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参展展品备受青睐。
2020年北京硒博会、富硒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产业注入了强有力的信心,为广大参展商打开了北方富硒产品的消费市场,同时也为2021年北京硒博会打下坚实基础。
10月22~24日
让我们相约2021北京硒博会
报名或了解更多富硒博览会的信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咨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