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标准研讨会丨谢健:富硒稻米标准体系的建设与立项建议

10月11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支持的【富硒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立项建议研讨会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富硒相关机构、院校的专家,与全国富硒主产区的主管部门代表,企业代表等三百余人齐聚线上会议,围绕富硒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立项展开研讨。

在富硒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立项建议研讨会研讨会上,研究员级高工、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副会长、全国粮标委原粮及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谢健以《富硒稻米标准体系的建设与立项建议》为题,做了主旨报告。

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中粮工科”)是一个从事农粮加工技术研发、标准研究与制修订、工程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的单位。

中粮工科在稻米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跟稻米相关的国家标准做了有30多个,代表国家参与修订的国际标准有两项,主次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一项,以及主持和参与制修订粮食加工技术领域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几十项等。

“今天主要讲‘现有富硒稻米标准与稻米加工标准’和‘富硒稻米标准体系建设与立项建议’两个方面内容。富硒稻米标准体系既是富硒农业标准的子体系,也是稻米加工标准体系的子体系”谢健老师说。

现有富硒稻米标准与稻米加工标准

谢健老师介绍到,现有富硒稻米标准与稻米加工标准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现有富硒稻米标准

现有富硒稻米标准是《富硒稻谷GB/T 22499-2008》国家标准,2005年立项,2008年颁布实施。当时,28050的2011版本还没出来,在标准实施过程中,中粮工科搜集了一些反馈情况,并申请了对国家标准的修订,并且正在修订当中。这是第一个且是目前唯一一个富硒农产品的国家标准。

谢健老师介绍,现有富硒稻谷标准里写明了,富硒稻谷为自然生长富集而非产后二次加工添加,并且在标准判别规则、标签标识中都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第二类:现有相关富硒农业标准

截止到九月份统计,现有相关富硒农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行业标准,一共有159项,其中富硒稻米类标准16项,检测方法标准14项。还有很多的产品标准,含量标准,分类标准。

谢健老师介绍到,富硒标准中硒含量要求为0.04到0.30mg/kg,这个数字来源为中粮工科根据实验数据测算定的一个数据,数据参考根据人每天消费大米的量,根据当时的推荐值(50微克)来的。

富硒稻米检测方法有四个国家标准,两个强制性,两个推荐性。还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且现有相关富硒农业技术规程以地方标准为主,还有部分团体标准。

谢健老师强调,在相关富硒农业标准数据统计中,10-15年是地方标准的爆发期,15年之后团体标准逐步发展,20年出现一个峰值。在总的159项标准中,地方标准占到了百分之六十多,国标占有比例很小。

第三类:现有稻米加工标准

“在现有稻米加工标准中,干燥,仓储,大米生产等这几个环节相对来说标准还是比较充裕的”谢健老师说。

2006年,我国修订了粮油标准体系,其中包含稻米标准体系,目前正在修订中。在稻米加工基础标准中已经有术语标准,图形符号标准;在方法标准中有检测方法,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几十项标准;产品标准包含了稻米、糙米、大米、米制品、加工设备等比较多的方面。

富硒稻米标准体系建设与立项建议

中共中央 国务院于会议前一天印发了《国际标准化发展纲要》,其中主要任务就是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就是把现在正在制定的和未来需要的,做成一个有机的一个整体,按照框架把它组合起来。

谢健老师建议,可以按照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相关标准等分类,在未来的相关标准体系表中,把这些标准按照层次把它列出来。例如富硒稻米,不管是什么富硒农产品,种植技术是规范,要分省,分区域来多做;产品标准除了特殊地方产品外,其它尽量做行标。

谢健老师强调,富硒稻米标准重点是立项原则,并提出了几个建议与大家讨论。

第一方面,标准名称建议尽可能采用三段式结构。基础标注、检测方法、产品标准、硒含量标准尽量做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补充,某些特殊产品做企标或团标作为补充。

第二方面,富硒农业标识或富硒产品标识和无机硒检测方法标准是目前比较急迫的一个需求。

第三方面,要做好宣贯工作,标准的宣传和后期的评估都非常重要。并且推荐设立富硒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利于推动富硒产业的发展。


注:本文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整理发布,转载请标明出处!

热门活动
秘书处
联系电话:010-82106330
电子邮箱:fapc@fapccapiac.org.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