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支持的【富硒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立项建议研讨会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富硒相关机构、院校的专家,与全国富硒主产区的主管部门代表,企业代表等三百余人齐聚线上会议,围绕富硒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立项展开研讨。
恩施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田真明,在研讨会上代表湖北省恩施州富硒产区做了主旨报告,为参会人员带来的恩施州地方富硒产业与标准建设现状,及富硒标准体系建设建议。
田真明主任介绍,恩施州作为世界硒都·中国硒谷,近年来通过实施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方案,也通过制定标准,建设标准化的基地,开展相关的认证,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有力的推动了恩施州硒产业经济的发展。

目前恩施州建设了富硒粮油、富硒烟叶、富硒干鲜果、富硒药材等生产基地698万亩,建成的硒红茶,硒稻谷、硒乌龙茶、硒大蒜、硒藤茶5个州级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截止2020年,全州硒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637亿元,其中硒农业的总产值是371亿元。硒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恩施州硒产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硒标准的支持。硒产业的标准建设作为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的五大体系之一,有力的推动了恩施硒产业的发展。
田真明主任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恩施州在富硒产业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标准制修订的基本情况
恩施州参与制定验证国家标准有两项:硒蛋白的国家标准和生活饮用水中硒形态的检测;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4项:农业行业的富硒茶、供销行业的富硒马铃薯、土壤中有机硒的设定、硒蛋白硒蛋氨基酸的设定;参与设定湖北省省级硒地方标准5项;涉硒团体标准16项;颁布实施了州级社区地方标准38项;共有48家企业发布企业标准94项;
恩施州还积极对外沟通交流,引入设立了湖北省微量元素标准委员会秘书处。与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SGS、谱尼测试等五家检测认证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对恩施州的硒产品开展相关的硒产品认证。截止目前,共有14家企业21个产品进行了硒产品的相关认证,获得了认证证书。
恩施州在未来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中,也重点规划了硒标准的未来工作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田真明主任将与前面几位专家代表的观点看法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富硒农产品标准存在的问题。
- 标准没有成体系,无标准可依。目前国家硒相关标准不多,地方标准也以成产技术规程为主。无标可依是目前限制硒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 检测标准不完善。富硒农产品中硒的形态决定了其优劣的程度,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吸收,及其对人体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仅靠硒的含量来评价富硒农产品的优劣,不是很恰当。当前需要建立有机硒的形态分析方法,同时应对已有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与改进,尽快出台快速检测方法和相关的一些设备。
- 部分商家有标不依。部分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对于已有的硒标准是有标不依,富硒和含硒的概念进行混淆,造成市场产品的执行标准不同,标准混乱,产品功效夸大,产品无法跨区域流通。严重的影响了富硒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三、恩施州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恩施州在未来的几年中,一是要打造高质量的标准体系,提升硒产业的管理水平。
- 首先要收集指定硒产业标准,针对恩施州富硒产业中的优势特色产品,分步有计划的构建产业标准体系,使恩施州的富硒产品有标可依。
- 其次是推动修订部分标准,即是废止内容重复的地方标准,协调配合行业和国家标准的修订,特别是硒蛋白的国家标准,保证标准的统一性和实用性。加大投入研究力度,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加强制定和完善,适用于恩施农业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 第三是加大标准检测认证,充分发挥好恩施州已有的国家富硒检验检测中心的品牌力量,加强检测方法的研究,加强检测市场培育。
二是建设全流程的标准认证,主推硒产业的绿色发展。按照富硒产品的认证技术规范,富硒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对恩施州龙头企业的富硒农产品、食品的生产、加工、经营等优先进行评定和认证,并授予认证证书,加大认证范围,增加认证品种,扩大认证效果,打造恩施州富硒示范产品和标准化的示范基地,确保认证信息全过程覆盖。通过过程信息化的透明化、可视化来提升消费者对恩施州硒产品的信任。
三是推广规范化的标准体系,优化硒产业的市场环境,坚持产业发展和产业规范一起抓。一手抓发展,一是加大抽检力度;二是推广质量追溯;三是配套产业要素,来强化人才支撑,做强服务平台,提供硒产业从种植到加工,从设计到咨询,从科研到营销的专业服务。
田真明主任强调,在十四五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恩施州将研究硒标准,打好硒品牌,发展硒产业。以高质量的硒标准,助推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诚挚的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到恩施州来调研指导工作。并希望与各界一道在硒标准制修订上共同努力,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湖北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将支持恩施建设世界硒都·中国硒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