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这两年是茶产业网红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调研;2021年又作为第二个“国际茶日”中国主场庆祝活动的唯一分会场亮相全国。经过多年努力,安康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综合产值已位列全国前茅。
如何让安康富硒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带着这一问题,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安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安康国际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将于6月11日在陕西省安康市召开。
届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屠幼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学教授肖斌等专家将和产区政府及企业代表将一同探讨安康富硒茶的生产、加工、产品研发、深加工、发展思路等,为安康乃至全国富硒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本次论坛由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承办,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中国(北京)国际富硒功能农业大会组委会、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协办。
专家介绍:
鲁成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二级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茶叶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第九、十、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茶叶质量与标准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省部级科技项目15项,制定《无公害食品茶叶》、《茶叶中氟含量测定》等国家行业标准12项,参加的科技项目获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获得授权专利6份,主编《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和《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标准》等著作11部,副主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规范(GAP)》等著作6部,发表《国内外茶叶标准对比分析研究》等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1名。
屠幼英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8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曾任茶叶化学与加工研究室主任、茶叶加工中心副主任、科技处处长等职务,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品质化学与营养健康创新团队首席、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茶叶专家指导组专家。
主要从事茶叶加工、茶叶化学和新产品开发等研究工作,当前主要研究领域茶叶品质化学与营养健康。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取得“茶资源高效加工与多功能利用技术及应用”、 “高香冷溶速溶茶加工技术”、 “茶氨酸保健食品”等多项成果, 获省(院)级奖14 项次, 其中一等奖 1 项, 二等奖 8 项, 三等奖 5 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8 项; 发表论文 160 余篇, 其中 SCI、EI 收录论文 65 篇;主编、参编专著 10 本; 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20 余名。入选中国农科院领军人才C类、浙江省 151 人才第一层次, 获得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沈 红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肖 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学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学三级教授,陕西省“三秦人才”获得者。陕西省茶叶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茯茶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陕西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组组长,陕西省茶业协会专家组成员,陕西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北方茶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产品贸易促进会茶叶委员会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学创新团队团长,茶学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中华优秀茶教师,陕西省茶业十佳人物,汉中市茶产业发展突出贡献人物等。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先后培养毕业博士生4名,在读4名;培养毕业硕士生28名,在读6名。多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1篇;撰写和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和编写教材共14部,其中主编和独著10部。
查宾德拉·普拉朱利
电子邮箱:fapc@fapccapiac.org.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